当前位置: 首页 > 股票资讯 >收藏帖 | 从人工智能到区块链,澳洲金融科技行业孕育着巨大机遇!

收藏帖 | 从人工智能到区块链,澳洲金融科技行业孕育着巨大机遇!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订阅!
作者:Eva Zhuang 庄熠
博满金资金融分析师
eva.z@bmyg.com.au
 金融服务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板块,而致力于改善该行业用户体验的金融科技,其发展速度之快,是其他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行业中甚至还呈现出这样的景象:高级投资银行家太了解传统金融行业的痼疾,他们脱下西装,换上T恤牛仔裤投身金融科技,率领一支年轻的“天才团队”杀回金融市场。
根据四大会计事务所之一KPMG的研究报告《The Pulse of Fintech Infograpgics》(2016第四季度),2016年,该板块兼并收购规模达到了110亿澳元,是有史以来第二高纪录;私募(PE)投资达到了110亿美元,而VC(风投)投资达到了136亿澳元,创下了历史新高。

全球金融科技公司风投投资
(来源:KPMG)

不止是资本巨头瞄准了这一高速发展的行业,各国政府也逐渐意识到,金融科技将为银行系统的整体效率带来极大提高,也将为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带来提振。2016年,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以优惠的税收系统创造发展与投资环境,进而加速金融科技行业的创新进程。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我们曾对面向消费者,且已经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的金融科技以及相关公司进行了介绍,其中包括支付、借贷、保险和财富管理方向。在这当中,出现了许多切切实实能让老百姓体会到福利的金融科技产品:能够使消费者“先消费、后付款”的支付工具Afterpay(ASX:AFY);能为海外人士解决房贷问题,并能达成低于4%利息协议的房贷平台Hashching;低成本、自动化的为投资者配备最佳投资组合的财务规划平台Investfit等等。(点击查看详情


然而,金融科技的“神通”远不止如此。它们在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应用、流程或产品的同时,也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的提供服务的方式造成重大影响。


人工智能
股市中杀出的新对手

根据《华尔街见闻》报道,到2025年,人工智能(AI)为金融行业产生的增值将达到每年 340 亿到 430 亿美金,蕴藏机会巨大;金融行业或将率先成为对AI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行业之一。


这样的预测是有据可循的。彭博社曾在2月初报道:在华尔街,股票交易员、银行经理们的工作正逐渐被机器们取代;曾经雇佣600名交易员的高盛纽约交易柜台今天只剩两人。如果说,股市整体是一项负和博弈,而20%的人正在赚其余80%参与者所亏的钱,那么人工智能的加入恐怕又让那20%的赢家队伍壮大了不少。


2014年,被称为“最有权势的投行”的高盛宣布进军智能交易,投资并开始部署一款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交易平台“Kensho”,并在2016年完成了大部分改进。在这段时间中,高盛加强了系统的AI结构,通过130个系统针对每次交易进行合规性审查、风险度量和审计。

与交易员不同的是,机器交易不掺杂个人的情绪因素;与普通的高频交易算法不同的是,人工智能除了针对过去交易进行技术分析外,还能即时吸取最新的数据,从而提升模型的准确性。对冲基金数据服务公司Eurekahedge追踪了23家使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对冲基金,结果发现,人工智能的表现要优于人类。这也意味着,在人工智能的冲击下,平均年薪高达50万美元的交易员行业将受到挑战,而跟风炒股的“韭菜”们翻身的可能性也就更小了。


削减高薪交易员人数将大大节省公司的运营成本。跟踪金融行业走向的英国公司Coalition表示,当下将近45%的交易都通过电子渠道完成。裁员压力下处理日常运作事物的职员首当其冲,但面对来自机器的竞争,许多高薪人士都将饭碗不保。在高盛裁员消息发布后,该股收盘价突破了10年记录;现在已经创下了252.71美元的新高。


然而,更加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实现百万年薪的捷径,交易与对冲基金管理一直以来吸引着世界最优秀的人才——美国10大商学院的毕业生中,有30%进入了金融领域;中国的海归毕业生中,也有近50%进入了金融领域。从社会发展看,衡量人才的价值并非单单看短期利益,还要看其社会价值,过度追求短期利益不利于自身成长,最终会影响国家的整体竞争力。资金过多游走于金融市场,会造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偏离,最终可能引发金融风险;人才一窝蜂地涌入金融业,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人工智能的兴起封死了部分金融行业的就职之路,一些人会转移到科技研发行业中,对社会的长期发展也将起到平衡作用。

高盛五年股价走势图
(来源:Bloomberg)

大数据
在不相关中寻找相关,让不可能成为可能

很直观的,数据分析能帮助人工智能多赚钱,但在看不见的地方,数据分析也在悄悄的改写金融行业、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形态。


当碎片化的数据与财富流动的状况相关联,分析师不仅可以梳理过往的经济规律,对未来形成参考,也可以发现并纠正市场的沉疴痼疾。在澳洲,政府已经通过国家创新与科学议程,将提高数据的可用性放在了扶持金融科技政策的首要位置:除了通过data.gov.au开放非敏感数据外,还呼吁银行开放APIs(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在安全的前提下共享客户数据。

金融数据分析方面,Zetaris、Data Republic、Avoka、 iDats、 Quantium等均是该行业的佼佼者。它们可以将“非敏感”数据可以成为“敏感”交易的先行指标,如结合Corelogic的房产销售状况,根据投资者信心和市场信心预测未来市场的价格变化,从而优化投资决定;也可以基于互联网电商交易大数据,来预期一个行业未来盈利状况和繁荣程度,作为实业发展或证券投资的有力参考;甚至可以帮助客户构建网站和手机应用,根据客户操作状况来反思展现形式和产品本身的问题。


除此以外,“碎片化”的数据也可以通过分析整理为金融市场所用。举个例子,目前的征信系统(Comprehensive credit reporting)并不完备:世界上仍有73%的人口没有得到征信系统的评分;而得到评分的群体,大多也是通过一些较为原始的因素——如历史偿还记录进行评判。而不完备的征信系统将拖累借贷行业的发展进程。然而,通过社交网络的大数据分析,将社交行为因素纳入征信系统的评判当中,则可以获取借款人更实时的状态信息,同时对违约率进行更精准的测算。

区块链
交割系统的颠覆者
根据KPMG数据,随着比特币/区块链方向的产品愈发成熟,未来应用场景也更加明晰,该方向的金融科风险投资在2016年创下了新高。相对于直接投资于比特币生产或区块链开发,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执行和开发更受企业投资者关注。

区块链和相关公司投资
(来源:KPMG)

业内人士称,区块链目前的发展状态,与互联网初期局域网的建设非常类似。如果这一概念得到了广泛实用,那么传统的集中交易结构将不复存在。消费者将不再依赖银行、交易所交易平台、能源公司等第三方中介机构,未来的交易将在产能者与终端客户之间点对点实现。这样一来,以往的许多手动工作任务将正通过智能合约进行自动完成,意味着交易系统的成本都将降低,交易流程也将得到加速。另一方面,去中介化将削弱许多行业的寡头垄断能力,意味着个人消费者在整个市场中的话语权也将得到提升。


目前看来,区块链在金融行业已经得到了一些实践。在澳洲,联邦银行(CBA)、麦格理银行(MGQ)、国民银行(NAB)、西太平洋银行(WBC)均是R3 CEV的成员,旨在帮助银行了解区块链和开发协议,以供未来普及使用。而联邦银行更在“智能合同”的实践上领先一步,表示已成功使用该技术执行发票融资文件和信用证,成功与其他14个全球银行进行融资国际交易。该银行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已经完成了25个区块链相关实验,并认为区块链将在贸易融资产业中发挥极大作用。目前银行还有3个项目是与全球银行和出口客户合作。未来还将对更多的实物贸易进行实验,完善区块链的智能合约用途。

另外,澳洲证券交易所ASX早已对区块链技术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截至目前已为相关项目研究注资超过5000万澳元。近期股东大会上,ASX宣布了公司已完成了分布式账本技术的原型,并构建了用于替代CHESS的交易解决方案,目前已经针对是否应用区块链技术处理交易后事宜开始了咨询流程。使用区块链技术将大大提升证券交割速度,从目前的T+2升级为即时交割,在信用记录、数据维护等方面也具有革命性意义。与蚂蚁金服的试验类似,该原型目前仍处于安全网络中的试用阶段,尚未推广至公开使用,因此不易受到网络风险。而未来是否能够如期投入使用,还需安全性的进一步考验。

ASX五年股价走势图
(来源:Bloomberg)

小结:金融科技投资风向

对于金融服务行业而言,全球市场不断变革是其特征之一。金融科技时代的来临表面上加剧了这种变革的步伐,但同时也为市场参与者、客户和服务供应商创造了大量机会。


金融科技的发展既可以提高社会效率、对目前人才流向进行重新分配;也可以提高金融体系内部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同时是一个回报空间极大的投资方向。因此,该行业的发展支持来源于政府、行业内部和投资机构的三个方面。通过政府提供扶持资金、减免税收,风投、私募等私人基金积极参与投资,金融行业以审查的眼光进行筛选和并购,三者为金融科技打下了稳固的发展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经过了过去三年的高速增长,金融科技产品逐渐成熟,未来投资机构会更加审慎。随着最大的金融科技模块——支付、借贷方向格局形成,盈利能力上升,未来资金的关注点将转向区块链、智能身份认证、人工智能应用等更加“基层”的技术中去。行业的总体增长将会保持一个健康的速度,而成熟、可持续和可盈利的行业领跑者将更多地出现在投资者的视线中。

免责声明:本文中的分析,观点或其他资讯均为市场评述,不构成交易建议,仅供参考,投资时请谨慎决策,风险自担。

相关阅读(点击图片查看)


转载及合作事宜,请联系
hannah.s@bmyg.com.au

BMYG
博满金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电话:
+613 9009 8818
地址:
Level 7, 342-348 Flinders St Melbourne VIC 3000
财经讯息 | 财富管理| 投资项目| 投资移民
 点击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