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股票资讯 >【本刊独家】移动储热技术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

【本刊独家】移动储热技术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

2023-05-10 14:56:27

点击“储能科学与技术”关注我们吧~


黄云等(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创新点


        详细分析了移动储热供热技术的国内外基础研究现状以及工程应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归纳了移动储热供热技术所面临的问题。


        提出一套移动式余热能模块化存储利用方案,并针对该方案的应用模式、经济性等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引  言

        据统计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全年能源生产总量与消费总量分别为43.0亿吨标准煤和36.2亿吨标准煤,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能源生产大国与能源消费大国。但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利用水平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低约10%。仅以我国北方地区为例。该地区仍有约3亿吨标准煤低品位余热资源尚未被利用,主要涵盖电力、水泥、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等高能耗行业。因此,近年来北方部分城市已开展探索将工业低品位余热用于城镇供暖。与燃煤和天然气供暖相比,工业低品位余热供暖的热源成本要低很多。但工业低品位余热种类繁多,其数量、形态、时间、空间等的不确定性,囿于传统余热回收技术水平,难以被高效利用。而移动储热供热技术的出现,将余废热排放企业与热用户之间以新的供热模式连接起来,彰显其独特的供热优势,可以缓解能量供需双方在时空、强度与地域上不匹配的矛盾。

目    录

1  基础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1.1.1  实验测试

1.1.2  理论分析

1.1.3  数值模拟

1.1.4  小  结

1.2  国内研究现状

1.2.1  实验测试

1.2.2  理论分析

1.2.3  数值模拟

1.2.4  小  结

2  工程应用现状

2.1  国外应用现状

2.2  国内应用现状

3  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

4  应用模式与经济性

5  市场前景与产业化

6  结    语

结    语

        无论是对电站锅炉排烟余热这种连续性余热源的回收,还是对水泥、钢铁等高能耗行业中伴生的间歇性余热源的回收,因传统余热回收方式的局限性,能量转换与利用效率偏低。要想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就要以崭新视角审视烟气余热能的存储与利用。移动储热供热技术恰恰能够缓解能量供求双方在时间、强度及地点上不匹配的矛盾,是合理利用能源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但目前的移动储热供热技术在国内外还多处于研究和示范工程的应用阶段,现有系统的储热换热器存在单位体积储热量低、充热时间长、放热时间短、对热源类型要求高等诸多问题。因此,移动储热供热技术在储热材料合成与封装、多尺度强化传热、热管理动态调控、安全运作商业模式等方面还需深入研究,其提升空间很大。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采用燃煤集中供热模式,其供热管网敷设建设周期长、初投资大等问题突出,以及近年来南方地区极端天气增多导致冬季供热需求强烈等问题,给移动储热供热技术带来巨大的市场潜力。加之国家节能减排等利好政策的引导,移动储热供热技术产业化前景广阔。

文章来源

姚华等.移动储热技术发展现状与问题探讨[J].《储能科学与技术》,2016,5(6):897-908.

微信公众号ID:esst2012

储能科学与技术

邮发代号:80-732

订阅热线:010-64519601/9602/9643

网址:www.energstorage-journal.com


点击“阅读原文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