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股票资讯 >央企重组加剧规模化发展 房地产行业或洗牌

央企重组加剧规模化发展 房地产行业或洗牌

2023-05-10 14:56:27

 

  新一轮央企重组合并路径日渐清晰,这意味着中国房地产行业将重新洗牌。在整合期间,不少央企大肆圈地,地王涌现,带来规模效应,今后,地产江湖将呈现央企民企两分天下的局面。

  央企整合大步调 行业或大洗牌

  在2016年中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榜单中,央企实力略显单薄,仅保利地产、中海地产 、华润置地 、中冶置业、招商局、中粮置地、葛洲坝集团7家央企入围。

  而在2016年上半年的房企销售百强中,央企国企占据了29家,同比去年增加了5家,销售表现首次明显地超越了民企。其中,鲁能、中冶、中航地产这三家新晋央企势如破竹。过去几年,鲁能的业绩一直不温不火,2012年至2014年还曾出现业绩下滑的记录,去年上半年的销售额仅为38亿元。到今年上半年,“黑马”鲁能的销售额却暴增至273.7亿元。近期,鲁能再度启动地产业务重组,并公布了新的重组方案。鲁能方面表示,2016年销售目标力争达到400亿元。

  中海和中信、五矿和中冶、保利和中航等整合案例以及中交、鲁能启动对集团内部地产业务的重组,无疑代表央企正在加剧规模化发展,从而叫嚣地产巨无霸,直指资本市场。

  “央企重组提高了项目规模、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效益,实现了资源共享。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接受《东地产财经周刊》(以下简称“《东地产》”)采访时指出。

  业内人士认为,央企并购重组从侧面也反映了企业运营模式正不断成熟,通过此类模式,能够促进企业后续战略层面更加理性,而非一味地追求企业规模的扩大。

  不过,在央企重组整合之后,势必会让房企百强榜单进行重新排位。

  早在2013年,花样年总裁潘军就表示:“当土地变成资源时,民营企业明显没戏,所以中国未来前十大房企可能全是央企。”

  扩大地产业务 规模博弈

  一直以来,央企与地王似乎都息息相关。

  中原地产对2016年上半年105宗地王进行统计,52宗为央企国企获得,在合计3288.2亿的拿地总额中,1785.8亿为央企国企买单。

  以上海土地市场为例,上半年共出让21块住宅用地、110万平方米,狂飙的楼板价也使得上半年土地市场共计拍出518.16亿元。“三高”、“疯狂”的沪上土地市场,与不差钱的央企国企参与土拍脱不开干系。

  这其中,除了一线城市及部分二线热点城市库存少、土地资源稀缺以外,也与整个央企重组提速的大环境有关,为了在重组中掌握主动权,众多央企纷纷大肆圈地,不断壮大自身规模,增加利润点。

  业内曾传闻,由于央企前一阶段的大举拿地,,要求收敛在土地市场的追高拿地行为,意在为土地市场降温。

  事实上,频繁拿下地王的背后是对央企融资能力的考验,然而融资能力并非央企弱项,境内融资发债规模破千亿,多为央企贡献,其融资成本远低于一般民企,这也是央企频繁造出地王的底气所在。

  大象间的游戏 双雄鼎立

  随着央企的频频重组整合,房企“千亿军团”将迎来更大实力的对手,未来,央企民企在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双雄鼎立的格局。

  黄瑜分析指出:“相比其它房地产企业,、科技创新以及站在区域性发展高度进行战略布局的特点。”

  严跃进则表示,央企和民企发展的界限是模糊还是更清晰,应该有更好的理解。“实际上从后续消费者来说,产品为王,所以说企业姓央姓民,其实问题不大,关键是要看产品质量。换而言之,央企应该降低经营姿态,民企也应该有主动挑战央企的做法,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积极合理的投资和竞争策略。”

  同时,他也提醒道:“央企应该加快走出去战略,这样是提高发展潜力的一个特点。而民企则应该在市场扩张方面有新的动作,比如说提高对一些新业务的研发,进而立足新的市场之上。从保障房和普通住宅的开发角度看,央企应该在保障房的高周转开发上有新动作,同时做好对保障房的产品和开发领域的定价,否则则会引起投资潜在成本增加,投资期限延长,投资收益空间收窄。而民企也应该了解地方政府的脾气,积极参与保障房项目,进而做好政商关系。”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内容。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