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股票资讯 >最新研究|魏娜、缪燕子: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救助政策变迁:历程、原因与趋势——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视角

最新研究|魏娜、缪燕子: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救助政策变迁:历程、原因与趋势——基于间断-均衡理论的视角

2023-05-10 14:56:27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2),78-85

 魏娜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视角·观点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古老的制度,被喻为“最后的社会安全网”。。这是建国以来关于社会救助的第一项统领性、综合性法规,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完成了从建国初期的传统救济到现代新型救助的初步转型。美国学者弗兰克·鲍姆加特纳和布莱恩·琼斯提出的间断-均衡理论能够描述和解释这一长期政策变迁过程发展过程。


从变迁历程来看

建国以来的社会救助政策呈现出间断-均衡的非线性变迁特征。在跨度近七十年的变迁中,以政策范式转换为判断基础,社会救助出现三次政策剧变的间断期,分别是1956年-1982年的停滞期、1993年-1997年的发展期、2003年-2007年的转型期。在这些阶段之间的社会救助政策处于均衡变迁的状态。


从变迁原因来看

根据间断-均衡理论中对政策变迁制度-价值的归因分析,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与社会救助政策变迁历程对该分析框架进行了修正。制度内涵修正为经济体制、,价值内涵修正为意识形态、执政者价值选择。两者之间的互相强化或互相冲突引发了社会救助政策变迁中的均衡期与间断期。在政策变迁的均衡期,社会救助的政策形象与政策场域协同一致,彼此强化,形成政策垄断。随着换届或其他重大外部事件的发生,执政者价值选择更新,,此时已有社会救助的政策场域被体制改革重构,社会救助政策形象被执政理念重塑,二者都发生剧变,政策变迁进入间断期。当新的经济体制、,社会救助政策的目标、工具和精确设置也与价值、制度相适应,就形成了新的政策垄断,政策变迁进入新一轮的均衡期。


从未来趋势来看

社会救助的政策发展将有以下特征:

政策制定主体从封闭到开放;

政策目标群体从有限到全面;

政策执行主体从单一到多元;

救助政策目标从生存到发展;

救助政策工具从强制到复合;

救助标准设置从瞄准到动态;

救助配套政策从孤立到衔接。


间断-均衡理论为我们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种描述性的模型,对变迁原因的解释和政策趋势的预测是其相对薄弱的部分。从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嬗变来看,符合间断-均衡模式的非线性变迁特征,也基本能够验证该理论制度-价值归因的框架在我国政策中的应用。但与美国公共政策变迁中利益集团、媒体报道的巨大作用不同,在我国社会救助政策变迁中的每一个间断期,。公民自身社会救助权利比较单薄,在政策变迁中尚未发挥能动性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多中心治理的环境下实现社会救助目标群体和社会公众对政策变迁的推动作用,还需要我们在理论建设和政策实践中付出更多的努力。

封面:图片与视频中心 袁源

编辑:曾桢




人  大  公  管

中国公共管理教育与研究引领者


欢迎关注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公众号

进入官网了解更多

http://spap.ruc.edu.cn/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