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买入攻略 >【笔记分享】幼教专家说吼叫:揭秘吼叫背后的真相

【笔记分享】幼教专家说吼叫:揭秘吼叫背后的真相

2023-05-10 14:56:27



幼教专家说吼叫(一):揭秘吼叫背后的真相

        作者 | 方菁   


从今天起,我们将跟着资深幼教专家、知名亲子达人方菁,用最真实的案例、深入浅出的揭开吼叫背后的深层原因,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在读文章之前,我们先做一个调查,看看你平时都在什么情况下吼叫的。

以下三个场景具有代表性。

 
场景1


上学快要迟到了,孩子还在慢慢吃早饭,一会儿说要去上厕所,一会儿说要喝水。在安抚了几次之后,你的真的受不了,实在忍不住了,对孩子大声吼叫:你给我快点!


场景2


他写完作业不会主动收拾文具,说也说不听,只有很严厉的训他或者说一些威胁性的话,才会有效。并且,他从不会有条理的收拾,东西总是往书包里扔。每次收拾文具都惹你要发一次脾气,有时候说得你自己都烦了,可他还是不听。

 

场景3


你教他做奥数题,怎么讲都不会,他还自以为是不打草稿。他总觉得自己都懂了,不需要打草稿。但是你觉得他没懂,只是在应付、糊弄你,只能吼他。


 听完这些场景,我们是不是觉得有些似曾相识?也在我们的家庭生活中不断上演着。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因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让我们的情绪一下子犹如火山爆发,抑制不住对孩子发火,然后控制不了对吼这些所谓对“熊”?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有没有过,为什么我们会吼孩子呢?真的是孩子的问题吗?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吗?


二十世纪美国心理学家、家庭治疗师萨提亚女士创建了冰山理论。大家可以看到“行为”仅仅是海平面上的冰山一角。而海平面以下的更为庞大的部分才是产生行为的原因。也就是说吼叫的行为,其实可以深挖到许多我们的内心的需求。

 

 

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冰山,才会发生行为的改变,才可以产生影响。那请大家一起和我做一次心理治疗师,来分析这座具体的冰山。我们一层层来做吼叫行为下的内心需求分析。


第一层: 应对方式

(行为模式:讨好、指责、理智、回避

 

第二层:感受

(喜悦、兴奋、愤怒、忧伤)

场景1:迟到的焦虑情绪、堵车的压力

场景2:房间很乱的很烦躁、回头又找不到东西很为孩子担心

场景3:如果学不会就掉队的恐惧,考不上名牌小学、输在起跑线上的焦虑

 

第三层:观点/想法/假设

场景1:迟到是坏习惯,这下肯定迟到了

场景2:收拾的这么乱,一定找不到东西

场景3:学奥数才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创建了情绪ABC理论理论,他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


所以这三个场景中,我们会发现其实存在我们心中的观念有时候是执念。

场景1:迟到是坏习惯,这下肯定迟到了。迟到是件非常糟糕的事(糟糕至极)

场景2:收拾的这么乱,所以每次肯定找不到东西(绝对化的要求)


第四层:期待

(对自己,对他人,来自他人的)

对自己:我是个有权威感的妈妈,孩子得听我的。

对他人:期待孩子准时守规则。待孩子养成好习惯。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更优秀。

来自他人的:你得管好孩子,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

 

 

第五层:渴望:被爱/被接纳/被认可/有意义/自由

(人类的共同需求:我这么操心不都为了你好吗?)

 

第六层自我:我是谁?

(生命力、精神、灵性、本我的部分)



练习:请用冰山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让你吼叫的事件,层层分析出行为背后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和自我。



方菁,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福特奖学金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访问学者。

曾在国际儿童组织Right To Play和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做基础研究工作,专注研究心理健康与学习的关系。著有《和水宝做朋友》、《不一样的春夏秋冬》;翻译作品《滋养孩子内在生命的成长》。

【版权归作者所有,花式育儿研究所整理发布】


-END-

零吼叫打卡的妈妈们

点击阅读原文完成今日学习任务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