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买入攻略 >机械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知多少

机械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知多少

2023-05-10 14:56:27

提示点击上方"机械工程学报"关注我吧


在介绍咱们机械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机械工程学科?


机械工程学科是研究机械系统和产品的性能、设计及制造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科学,包括机械学和制造学两大领域。


机械学是研究机械结构和系统性能及其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包括制造过程及机械系统所涉及的机构学、传动学、动力学、强度学、摩擦学、设计学、仿生机械学、微纳机械学及界面机械学等。


制造学是研究制造过程及其系统的科学。涵盖产品设计、成形制造(铸造成形、塑性成形、连接成形、磨具制造、表面工程等)、加工制造(超精密加工、高效加工、非传统加工、复杂曲面加工、测量及仪器、装备设计及制造、表面功能结构制造、微纳制造、仿生和生物制造)和制造系统运作管理等。


机械工程研究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不竭源泉。推动我国制造业自主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先进制造技术,而有的领域已经在国际学术界占有了一席之地。而作为我国机械工程领域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机械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引领学科前沿发展,服务国家重大需求,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


截止目前,我国依托高校建成的机械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6个,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成的机械工程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共有13个。


依托高校建成的机械工程类国家重点实验室


依托企业和转制院所建成的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小编带您一探16家依托高校建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都在研究什么?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总体定位是解决重大装备、、交叉边缘领域及其它领域中的关键力学问题,从事相关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等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固体强度理论与破坏机理;(2)结构的轻量化多功能设计理论与方法;(3)复杂服役环境下装备结构的振动与噪声;(4)机电结构系统的动力学与振动控制。



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成为了在国际摩擦学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在国内摩擦学、表面/ 界面工程及微纳制造领域具有重要地位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摩擦学理论与技术;(2)机械表面/界面科学与性能控制;(3)生物摩擦学与生物机械;(4)微纳制造理论与技术;(5)微纳光电器件测试理论与技术。



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把精密、可靠、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地传递和动力的科学与技术问题作为研究的主线,以机械传动及其相关领域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装置为研究重点,并重视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节能环保技术与之的交叉与融合,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性研究,着力解决国防和民用工业重要装备中机械传动及其相关系统的共性、关键科技问题,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做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机械传动设计理论与方法;(2)高性能机电传动系统;(3)车辆动力传动与控制;(4)传动系统制造与测控;(5)传动系统与装备集成技术。



实验室始终以“一流的人才梯队,一流的教育质量,一流的科研水平,一流的成果转化”为奋斗目标,始终把满足国家战略需求和开展学科基础前沿研究作为自身的重要任务。实验室既保持了传统的电液控制、电子-气动控制、应用流体力学的研究优势和特色,又涵盖了机电系统及控制、航空航天与深海机电系统等机电控制新兴学科和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凸显了学科交叉和新技术融合的优势。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流体传动及控制;(2)应用流体力学;(3)机电系统控制与信号处理;(4)机电系统集成及智能化;(5)机电系统及装备设计与制造。



实验室围绕汽车的“安全、节能、环保”三大主题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需求,瞄准国际前沿、国家目标,定位于汽车工业共性关键基础技术、汽车工程交叉学科基础理论、汽车领域宏观发展基本问题,致力于绿色化、智能化的生态汽车的研究与发展。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汽车主动安全性;(2)汽车被动安全性;(3)电动汽车与新型动力;(4)先进发动机与排放控制;(5)汽车电子控制。


实验室定位于应用基础研究,国防科研、民用科研并重,围绕国家制造业和国防装备发展战略目标,以复杂制造装备、旋转机械、汽车、舰艇等为载体,开展机械系统与振动领域的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努力构建国际一流水平的科研平台,为提高我国民用和国防装备的自主设计、制造和集成能力做出贡献。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振动冲击噪声分析与控制;(2)系统动力学与信号处理;(3)智能机械系统设计与制造;(4)精密制造与质量控制;(5)生机电系统理论。



实验室面向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的重大需求,围绕材料制备与成形领域的基本科学问题和学科前沿,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突破关键科学技术问题,促进成果应用,在引领行业发展、以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材料成形过程模拟理论与方法;(2)数字化模具设计制造技术;(3)快速成形与快速制模;(4)精密成形工艺与装备;(5)先进材料制备与应用。



实验室围绕机械制造系统工程的前沿方向和国家需求,在学科前沿研究方面,重点在增材制造、微纳制造、生物制造方面开展了具有学科交叉特色的研究工作。实验室的总体定位为应用基础研究,建设目标是将现代信息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同制造科学与技术相结合,面向学科前沿和产业发展需求研究制造技术的新原理、新装备、新系统和新模式,拓展制造系统与电子信息、能源动力、生物生命、新材料的交叉,为未来社会生产模式变革提供科学技术支撑,培养制造系统方面的优秀人才,成为机械制造系统研究的人才汇聚和科学研究高地。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先进制造原理与技术;(2)制造系统的装备与集成;(3)制造信息化与制造系统工程;(4)先进制造系统模式。



实验室的建设定位始终瞄准我国汽车行业产品开发技术自主创新体系中重大科学技术问题,面向国家汽车强国战略需求和国际汽车工程科技前沿,以“仿真与控制”这一现代化汽车行业产品开发流程的主要技术手段为研究特色,开展应用基础研究。


建设目标是重点围绕整车、动力与传动、底盘电控与先进结构等汽车行业产品开发的基础、共性与前沿技术,开展理论探索、应用技术攻关、仿真控制软件开发、数据库资源建设、重大实验装备研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与汇聚,为我国汽车行业产品开发技术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自主品牌汽车产品性能品质的提升和国家汽车强国战略的实现提供理论、技术、人才和装备支撑,并代表中国在国际汽车工程科技领域形成一定学术影响力,最终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汽车行业产品开发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汽车整车设计与理论;(2)车辆动力与传动系统;(3)先进底盘系统;(4)人-车-交通系统与安全;(5)汽车电控理论与技术。



实验室以平台建设为先行,理论研究为基础,团队建设为根本,技术创新为核心,服务于现代轨道交通,逐步形成“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大作品→大成果”的发展格局,成为实验室建设的鲜明特色。


实验室以轮轨耦合关系、弓网耦合关系、流固耦合关系和机电耦合关系研究为基础,以机车车辆应用为核心,理论分析、虚拟仿真和实物模拟为研究手段,在轨道车辆结构设计、系统动力学和结构可靠性等研究方面已形成优势。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机车车辆设计理论与结构可靠性;(2)机车车辆耦合系统动力学与控制;(3)悬浮列车技术(含超高速真空管道悬浮交通);(4)摩擦学理论及应用;(5)牵引供电、传动与控制;(6)检测与试验技术。



实验室立足于先进材料焊接、连接与成形加工的国际学术前沿,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战略发展目标,开展前瞻性、创新性及关键性技术的系统性研究;成为本学科领域国际前沿性和创新性研究的引领者,智能化焊接制造工程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开拓者,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者,高端科研人才的培育者,国家重大任务的承担者,国际学术界的重要合作者,我国焊接与连接领域的不可替代的研究平台。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高性能材料制备与连接;(2)复杂结构成形及可靠性;(3)高效智能焊接;(4)微纳连接与加工。



实验室总体定位于汽车车身设计制造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坚持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有关内容为指导,以车身设计制造应用基础研究为主体,强调原始创新,重视平台开发,发挥实验室学科交叉、军民应用背景突出的优势,为车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基础性、示范性贡献,为我国汽车技术和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供创新性成果和共性技术支持。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汽车造型与评价;(2)车辆结构与优化;(3)车身制造与装备;(4)车辆安全与人体损伤;(5)汽车新材料应用。



实验室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和民生科技,并结合国际机器人技术领域未来发展趋势,形成了“产、学、研”三位一体的科研体系,建成了一批稳定而有特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的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先进机器人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2)先进机器人智能技术理论与方法;(3)人机交互与和谐共存的理论与技术;(4)机器人及机电一体化系统集成技术。



实验室针对航空航天、轨道交通、信息产业等领域的战略需求,以材料/构件-工艺-装备多科学原理协同制造为基本学术思想,从创立阶段开始始终坚持贯彻尊重科技创新、兼怀多元理念的精神,在立足自身发展和国家需求的创新创造中不断积累经验、取得成果,努力为国家机械制造的发展贡献力量。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高服役性能装备的集成制造;(2)高性能构件的复杂制造;(3)复杂曲面的高精度功能制造;(4)光电传输功能微结构的高性能制造。



实验室的使命是以先进飞行器为主要研究载体,以结构动力学与控制、结构强度、结构智能化等方面的技术科学问题研究为核心,发展机械结构力学及控制理论、方法和技术,服务国家航空航天等战略需求,引领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和机械工程中若干分支的前沿,壮大国际知名的研究团队,提升我国在先进飞行器,以及复杂机械系统研究领域的实力,成为国家智库和整体水平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结构动力学与控制;(2)机械结构强度;(3)振动利用与精密驱动;(4)微纳系统力学和智能材料与结构。




学报微信高阅读量文章

1.《Nature》在线刊发我国高校机械工程学科首篇成果 (内附北航陈华伟教授介绍团队投稿过程与经历)  

2.重磅!201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E05)资助情况分析



版权声明:


本文为《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原创内容,欢迎转载,请联系授权!

在公众号后台留言需要转载的文章题目及要转载的公众号ID获取授权!


联系我们:


联系人:张强

电话:010-88379891-2

E-mail:cjmezhang@126.com

网 址:http://www.cjmenet.com.cn

官方微信号:jmewechat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我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