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买入攻略 >一句能不能顶一万句

一句能不能顶一万句

2023-05-10 14:56:27




一个致命的问题,也是唯一的问题,就是维特根斯坦所指出的语言的问题,这是人与人的交流出现了问题,说白了,你要表达的意思,别人懂不了。




去年冬天刚开始的时候,我有机会接触到一位姑娘。她身材好长得美,属于大街上遇见了会多看几眼的类型。认识之后,我和她见过几次面,有次和共同的一位朋友,三个人吃饭,她只顾着和另一位姑娘聊天、拍食物,一顿饭下来,我没插上几句话。后来,我们单独见过一次,她依然很冷淡,我本来是个热爱暖场的人,却被她搞得很窘。在两人的谈话中,如果一个人要极力去找寻话题,而另外一个人不怎么去接包袱,想必两个人的天也不太会继续顺畅地聊下去。

 

一个午后,天上稀稀拉拉地飘散着雪花,姑娘和医生约好了去给猫咪做绝育手术。她执意要自己打车去医院,我说下了雪又这么远,还是我送你吧。她答应了,我们带着那只叫姜糖的小猫来到城东的宠物医院。回程的路上,雪越下越大,我突然起意,把车拐进中山陵里,我们路过灵谷寺、植物园,最后从龙脖子路里出来。山里阒静无声,只听见汽车发动机轰鸣的声音,雪花飘在绿色的树叶上,风一吹又扬了下来。一路上,她拿着手机不停地拍照,分别后,她主动给我发微信,感谢你,雪中中山陵的愿望达成!还有一个笑脸——那是我第一次见她发自内心地跟我表露高兴。

 

过了整整一个月,我们的频道似乎还是不在一个点上,我就不再主动找她聊天了。


 

有一个择偶相似论,也叫同型婚配,指出我们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陌生人。在《爱情笔记》里,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写了在巴黎飞往伦敦的飞机上,自己和一个邻座女人相遇,并且相知相爱。德波顿发现,彼此的邂逅似乎是命中注定,他们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都出生在双数年份的同一个月的午夜前后;都学过竖笛;都在学校排演的《仲夏夜之梦》中扮演过角色;左脚的脚趾上都有两颗大大的痣;同一个后臼齿上都有条裂缝;都会在阳光下打喷嚏;甚至两人的书架上都有同一个版本的《安娜·卡列尼娜》。

 

有人说,参差多态乃幸福本源,找伴侣就要找跟自己不一样的,互补,不然找来找去都是跟自己一样的人,那该多没意思啊。但事实证明,人类往往喜欢与自己相似的陌生人交朋友、在一起,越相似就越满意,也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过年的时候看新闻,马鞍山含山县杨谢小学有一位名叫汪开宽的老师,他在这所乡村学校待了快30年,近年来学生越来越少,现在只有不到10个。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都坐在一间教室,汪老师要讲几遍,年纪小一点的孩子才能听得懂。前几年,含山县教育部门准备撤掉杨谢小学,可当地家长却不愿意。因为如果撤掉,孩子们上学就要先渡河,然后再走上半个多小时,才能来到学校上课,放学又要渡船回来。

 

记者采访汪开宽,他说,在哪里工作都一样,作为老师不能误人子弟,这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现在学生越来越少,但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他也会继续在杨谢教书。他说现在国家对教育扶持的力量很大,别看我们学校小,多媒体设备也都有,我当了这么多年老师,工资水平也不错,反正在这里挺好,没想过要走,就是留在这里,要么是小朋友,要么是留守在乡村里的老人,平日里想找个能说得上话的人,太难。


 

我以前看正午故事写李志的文章,提到李志曾经有个朋友,是至今为止,李志认为两人在智商、信息和思想上完全对等的一个人。有一年,他们住在一起。那时候朋友白天上班,李志闲在家里,晚上朋友下班回来,两人就面对面地聊天,各种话题都聊。突然有一天,两个人聊不下去了。李志解释,我们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也是唯一的问题,就是维特根斯坦所指出的语言的问题,比如我说一盏灯是红色的,这句话表达的信息,对方不可能彻底地理解了。两人再怎么交流。都要借助语言这个工具,但是这个工具本身有巨大的缺陷。后来,李志沉默不语,朋友去了上海。临行之前,李志写了首曲子,请朋友填词,朋友填不出来,李志也填不出来。后来这首歌就成了一支乐曲,叫《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跟我说话》。

 

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很有意思,上部《出延津记》写主人公杨摩西的坎坷成长经历,与他父亲、兄弟一样,杨摩西从会说话起,在奔波劳碌的生活里闹出一波又一波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他不过是想找一个能说得上话的人。他在村里先后跟卖豆腐的老杨、杀猪的老曾、染坊的老蒋、牧师老詹、竹业社的老鲁当徒弟,跟一个人,消磨一回性子,跟一个师傅,就要不完美地收场离开。杨摩西觉得,这是人与人的交流出现了问题,说白了,你要表达的意思,别人懂不了。中国人说话就是这样,常常把一件事说成另外一件事,但是如果别人把这件事当做那件事来理解,说话的人也就无语,两个人的分歧愈发严重。有多少人能轻易地get your point 呢?


 

唯一能跟杨摩西说得上话的人,是他的女儿巧玲。他认为巧玲能明白他所说的话,理解他的意思,所以他的心里话只跟巧玲说。在故事的最后,杨摩西带巧玲去开封,把巧玲弄丢了。他心急火燎,回家了既没法交待,出去找孩子吧又没有方向,只好坐上火车,向西北一直走去。

 

借用书的下部《回延津记》的结尾,为了那个能说得上话的人,有人劝主人公,天下那么大,要不回来吧?一个大活人,上哪儿找去。

 

主人公说,不,得找。

 

一定要找。




和无聊的人扯淡,

不如看有趣的人扯谈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