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买入攻略 >制药行业的真相揭秘 拯救药企的济世良方

制药行业的真相揭秘 拯救药企的济世良方

2023-05-10 14:56:27


>>>>

游苏宁


导读

放眼当下,医疗价格的攀升遭人诟病,药品广告铺天盖地的宣传、各种新药的推陈出新使人目不暇接,以至于普罗大众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现实中,对医疗的不满仍居高不下。究其缘由,药物价格的昂贵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最近有幸读到美国作者玛西娅·安吉尔的《制药业的真相》一书,作者通过详实的数据揭露了制药业居心叵测的欺骗伎俩,不仅为笔者指点迷津,纠正了自己的许多错误认识,而且使得我们茅塞顿开。安吉尔在誉满全球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工作逾20年,是该刊的前任主编。她是全球健康政策和医药伦理领域的知名专家,并且是一位对医疗保健系统直言不讳的批评家。她以非常权威的身份,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揭露了制药业日益腐败的现状。本书以作者的研究和案例为基础,对一个几乎失控的行业进行了深入剖析,大胆而尖锐地披露了以欧美制药巨头为主导的全球制药业的惊人内幕,以及它们对医药研究、教育和医生执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并且提出了许多实质性的改革建议。该书一经面世,立即洛阳纸贵,排行榜。尽管我国的情况可能与西方的做法有所区别,但笔者相信书中的很多事实和观点对我国读者不乏参考和借鉴作用。相对于一本高质量的书而言,本书的白璧微瑕之处在于译文的“信达雅”较差,英语的痕迹比较明显,读起来使人感觉不太舒服。但对一般读者而言,依旧是瑕不掩瑜,值得开卷。


制药行业的真相揭秘

安吉尔在书中揭露了全球制药业的惊人内幕,指出这个暴利的行业是建立在越来越多的患者买不起药的事实上,制药公司正从肩负“研发和生产有用药物”神圣使命的机构蜕变为唯利是图的市场营销机器。平心而论,本书在内容上是难得一见的好书。从介绍美国制药业的现状、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新药审批制度、药物试验的类型与分期开始,到医药企业如何通过广告、推销员、医生、专业会议种种手段推销其产品,剖析所谓的“创新药物”从何而来,展示制药企业不是为了疾病生产药物,而是为了药物推广疾病的弊病,批评制药企业贪得无厌地抬高药价、碌碌无为且无力创新的现状。通过阅读本书我们知道,无论是药品还是医疗器械,商业贿赂和各种潜规则层出不穷,这不仅是中国特色,更是世界性的难题。作者在序言中就开宗明义:药物非比寻常。很多人买不起药,不得不节衣缩食或者擅自降低服药剂量。很多人羞于承认自己囊中羞涩,获得处方后没有花钱去买那些昂贵的药,结果导致这些患者没有得到应有的治疗。2000年,美国的处方药市场就达到2000亿美元,但制药行业已不再是创新的摇篮,而只是巨大的营销机器。


新药问世的艰辛历程


作者指出,开发创新药物并将其推向市场,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且没有捷径可寻。证明新药安全、有效是其中十分关键的环节,做出这个判断的应当是对公众健康负责的公正机构,而不是对股东的股票价值负责的制药公司。已有的研究显示,药物的价格并不由其研发成本所决定。相反,它是由它们在预防和治疗疾病中的价值所决定的,因此该行业会不遗余力地将价格定得尽可能地高,并且这个价格与研发成本基本没关系。时至今日,事实真相是制药业简直不像一个号称最具活力的、有着最具创新性的研究行业,它正在原地踏步,等待大学和生物公司研究出新成果以坐享其成。这也是为什么大型制药公司要纷纷在重要的研究大学和医药中心周围设立研发中心、在全世界的小公司中挑选可供授权药物的原因。药品仿制无疑是制药业的行业潜规则,权威专家在评论模仿性创新药时说:“我通常认为这些药物都是完全一样的,除非有人出来证明它们到底有何不同。如果你服用的一直是最便宜的药物,我认为你没有什么损失。” 新药到底有多好? 通常我们不知道确切的答案。大多数时候,我们得到的是带有偏见的研究结果和夸夸其谈的广告。通过拉拢、贿赂和回扣进行艰难的销售在医药界里无处不在。这些销售代表通常都非常年轻、很有魅力、会迎合别人,他们在每一所稍具规模的医院里徘徊,送出各种各样的礼物来为各自的工作铺路。制药企业不仅影响医院、临床医生,同时也影响监管者。


药物创新的始作俑者


尽管笔者毕业于医学院校,并服务于医疗行业超过30年,自以为医药不分家,但通过阅读才知道隔行如隔山,我们对制药业依旧是一知半解、懵懵懂懂。是作者的真知灼见使我们脑洞大开,获益匪浅。作者剖析了药品繁荣表象背后隐藏的骇人听闻的商业秘密,为读者打开了探究制药业的一扇窗。作者认为:美国人也和中国人一样买不起药,全球排名前10位的医药公司并非主要致力于研发新药,真正为医药行业做出贡献的是埋头于实验室默默无闻进行基础研究的教授和学生们。2003年,财富500强中的美国十大制药公司全球销售总额为2710亿美元,它们在新药研发上仅花费了约14%,而它们的利润是17%;更令人吃惊的是,它们在营销和管理上足足花了销售额的31%。如果不是禽流感在全球的蔓延,恐怕一般人并不会注意到制药公司药品专利的巨大威力。抗流感特效药品“达菲”的生产商罗氏公司就被指责在非常时期依然为追求利润而拒不转让该药的生产专利。事实上,凭借着掌控与大众健康息息相关的药物,已经成为全球各大制药公司获利滚滚的重要原因。药价之所以越来越高,并不是制药公司真的在研发上花费了大量金钱,事实的真相是:高比例的营销费用、贿赂、游说主管部门,才是巨额花费的核心所在。


居心叵测的欺骗伎俩


作者指出,制药行业自称极具创新性,但事实上,许多由公司赞助的处方药研究都是带有偏见的。新上市的药物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是真正创新的,绝大多数只不过是给老药起了个新名字而已。同时,制药公司对治疗热带疾病如疟疾、非洲锥虫病等的药物视而不见,因为患病者的国家太穷,根本就买不起药。毋庸讳言,通过居心叵测地实施各种欺骗伎俩,制药公司对医生的药品观和他们的处方习惯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由于小病而吃大量药物,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之间的相互作用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可能比不吃药还要严重。牛顿曾说过:“我可以计算出天体运行的轨道,但我无法计算出人们的欲望是多么的疯狂。”书中的资料显示:2004年,世界财富500强中的10家制药公司的利润总和(359亿美元)竟然超过了其他所有490家企业的利润总和(337亿美元)。不言而喻,在现行体制下,医生、制药企业、患者都是受害者。回首国内,我们也总在讲自主创新,但地方保护主义,制药企业的急功近利,国家政策的不确定性,导致国人在医药领域的创新举步维艰,以致如今中国的西药市场基本是国外原研药和仿制药的天下。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本应是福利事业的医疗行业,偏偏却被推向市场化。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医生没有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和起码的尊重,拿什么救死扶伤?因此,如何创造一个合作共赢的社会环境是眼下的当务之急,为此作者提出的一些非常有建设性的解决之道值得我们借鉴。


拯救药企的真知灼见


通过阅读全书,使笔者感受至深的是:医疗行业存在随处可见的利益冲突,药物创新绝大多数为模仿创新而非真正创新,制药企业并非创新的主体且其力主营销,它们通过堂而皇之的高额定价以获取暴利。如今,大型制药企业更加希望从小型生物科技公司和大学寻找药物的授权,更加努力地推广它的模仿性创新;它开始通过兼并和收购来整合不断萎缩的药物供应链、扩大市场份额、力争获得规模效应。为了能够带来更多安全、高效且价廉的药物,确保制药业完成自己的使命,作者提出了拯救制药企业的济世良方:(1)将重心由模仿性创新药转为创新药物,要求新药不仅与安慰剂对比,还必须与现有的老药进行比较。(2)整顿药物评审机构,加大政府财政资助力度,使它从大型制药公司的傀儡成为真正的独立机构。,禁止制药公司控制自己药物的临床试验。(4)约束品牌药物的市场垄断权。(5)将大型制药公司赶出医药教育市场,制药公司是销售药物的,让他们评价自己销售的产品是完全错误的。(6)打开黑箱,制药公司的“管理销售费用”和药品的定价应透明。(7)制定合理和统一的价格,以防止欺诈、回扣和价格欺骗所引起的混乱局面。掩卷遐思,作者对医药研究和创新疗法的价值深信不疑,正是由于学术界和实业界的创新性研究和开发,才使得我们拥有如此多可以挽救生命的药物。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她有勇气把制药业的真相揭露出来。作为读者,我们当然希望这些真相越少越好,国人的善良不允许有更多的欺骗,哪怕是善意的劝慰,我们更应当明白生命中有许多不能承受之轻。


【摘自《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6年第21期】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
微信号:xinxidaobao

欢迎关注!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创刊于1986年,为中华医学会机关报。本刊以“传播医学信息,引领临床实践”为办刊宗旨,积极打造“中国医学学术发布首选平台”。

长按指纹

识别图中二维码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