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涨幅分析 >《经济学人》最新:中国的婚前同居,与西方不同|中译

《经济学人》最新:中国的婚前同居,与西方不同|中译

2023-05-10 14:56:27

婚恋两性专刊

本文系咖啡心理英语小组翻译的第36篇文章

如何加入心理英语小组,请拉到文末看介绍

 

两年前,当大林(音译)搬去与女友同住的时候,他的母亲试图阻止他这么做。他担心他们未婚却住在一起会损害女孩的声誉,连带地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儿子。直到下一年,男家出房子,女家出小车,他们两个最终领证结婚,她才不再为此担忧。类似的冲突在中国家庭普遍存在。在2001年正式不再被当做非法行为之前,婚前同居长期不被中国社会所容,而在今天这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转变之快令人震惊。在上世纪80年代,仅有1%的人婚前同居,而在2010-2012年之间结婚的人,已经有超过40%的人婚前与人同居。(数据来源略)一些人甚至认为这个比例被低估了。最近一项来自中国婚姻与家庭联合会的调查显示,85后人群有近60%的人在婚前与伴侣同居,这一比例已经与美国同龄人的同居率持平。

 

婚前同居率上升不外乎以下这些原因:个人主义风潮正盛;女性被赋予了更多权利;初婚年龄的推迟以及对传统文化对婚前性行为的禁忌在逐渐减退。当然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许多伴侣能够承担的起与父母分开居住的成本。因此,中国的同居现象与西方国家相比,有显著的不同。在西方发达国家,选择同居的情侣多半是较为贫穷的,然而在中国,较高教育水平、居住在经济较为发达城市(如北京、上海等)的年轻人更倾向于选择同居。普林斯顿大学和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名字略)表示,在中国年轻人看来,同居是“标新立异”的象征。

 

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在西方,不断攀升的同居率往往引起对婚姻制度存废的争议,许多情侣因为同居就不再走进婚姻。而在中国,同居几乎成为进入婚姻的前奏,就像之前提到的大林和他女友一样,对他们而言同居并不意味着代替了婚姻。婚姻依然是普世的需要,尽管由于独生子女政策和重男轻女的思想,导致中国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让一部分农村贫困家庭的男生不得不被动地“剩下”。而一些城市里的高学历女性也由于种种原因,放弃进入婚姻。

 

当然,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在西方同居和已婚享受同等待遇、承担同等责任。而在中国,同居并没有取得与婚姻同等的法律地位。非婚出生的孩子很难获得“户口”或居住证,这意味着享受医疗保障、基础教育和其他公共服务的渠道受阻。

 

上世纪80年代,“贞操”被视为一个女性的宝贵财富,在这样的文化中,很少有情侣公开约会,更不用说选择同居了。而现在的中国正经历了一场性革命,约70%的人有过婚前性行为(根据一项2012年的调查)。然而,许多中国年轻人却保守地认为,他们的父母应该在这件事上保持克制。尽管在老年人群中同居现象也在上升,但是许多老年人由于他们成年子女的反对,最终没有选择再婚。



 
 

延伸阅读




翻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Arthur Chen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1500小时,目前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

编辑| 一杯咖啡编辑部专管 Anna Zhang

转载| QQ:3246351436 或在下方留言处留言

投稿邮箱:coffeemedia@qq.com

来源:经济学人 2016年924日刊

原题:同居:中国快速上升的同居率并不意味着婚姻制度的终结


也想翻译点心理类文章,坚持学习英语,也能传播国外视角?

一起加入一杯咖啡心理英语翻译组吧!

详情请点击下图




近期活动

提高对生活的掌控感|《要事第一》线上共读同学会招募中

重磅!2016年下半年度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评审正式通知


一杯咖啡公益心理    微信ID:coffeecenter

官网 www.yibeikafei.org
用一杯咖啡的价钱,多一点沟通的时间

点击阅读原文,可申请加入:全民心理交流讨论成长社区—心理成长研修组,我们在这里等你。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