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涨幅分析 >“语文不是历史”也要“虚构有度”

“语文不是历史”也要“虚构有度”

2023-05-10 14:56:27

“语文不是历史”也要“虚构有度”

乔志峰


从业人员谈“假课文”:语文不是历史,可有想象虚构。“网上说孩子用的语文课本中有不少是错误的,这不是在误人子弟吗?”近日,一篇名为《校长怒了!还有多少假课文在侮辱孩子的智商?》的帖子在网上广泛流传,其中罗列了不少现在正在使用的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具体错误。“语文不是历史。”北京市海淀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校长说,“其实语文课文本来就存在两种类型,就是写实文体和虚拟文学。”(3月20日《中国青年报》)


小学课文遭受质疑,已经有很多次了。据媒体报道,空洞的说教、随意的“改编”、模凌两可的事实、甚至杜撰一个个“名人故事”,这样的课文在时下通用的小学语文教科书里时有出现。杭州语文教师郭初阳甚至整理了一份“问题课文”目录,罗列了不少他所认为的错误。


我相信郭初阳们指摘语文课文的“错误”,其目的并非无中生有、故意找茬,而是出于教育者最基本的责任感和求真务实的态度。毕竟是学生学习的教材,必须做到精益求精,不能掺杂“杂质”。当然,挑错者的观点不见得都正确。比如,曾有一位六旬老翁解释说,“八九十枝花”中“花”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如花似玉的”,整首诗描写的意境也不是田园风光,而是烟花柳巷。他的说法令人喷饭,似乎娱乐价值大过“学术价值”。但不管怎么说,有人关注教材、研究教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应该是好现象,可以最大限度地为教材去伪存真,使教材更经得起推敲。


“语文不是历史”,这说法没错,但即便如此,课文也要“虚构有度”,不能不讲科学、超越常识随意虚构。特别是在涉及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时候,更要尽量做到真实可靠。随意虚构,伤害的不仅是课文的真实性,更是学生对教材所传递价值观的信赖。恰如上海市特级教师、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余党绪所说,孩子在把正确的观念内化为自身信念的时候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发现支撑这个正确观念的事实本身是虚假的,他们会连带着对观念本身的正确性产生怀疑。


学校的教材都是经过国家级的专家审定的,整个编写、出版的过程都非常审慎和严密。但是,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即使博学如国家级专家,稍有不慎也可能出现错漏。教材的内容和质量关乎孩子的未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材的编写者、出版者和审批者必须严格尽到出版、发行、监督管理的义务,确保教材少出错误、不出错误,尤其是不要轻易把未经证实其教学效果、没有十足把握的内容轻易加入进去。


有人对教材提出异议也很正常,相关部门和教育从业者首先应该做的,是先认真看看别人的观点和依据,然后再来判断是否合理,必要的时候还要请权威专家论证。在没有作慎重的论证,甚至连别人的观点都还没有搞清楚的时候,最好不要找一些并不令人信服的理由来进行开脱。确保教材少出错误、不出错误之外,更要虚怀若谷,积极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鼓励别人挑错,在教学实践中丰富教材、完善教材,这才是谨慎、科学的治学态度。


欢迎订阅微信公众号“乔志峰评论”(qiaozhifeng000)


一直播,乔志峰(ID:53909019)


新闻链接

http://news.163.com/17/0320/08/CFV7HCE1000187VE.html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