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涨幅分析 >8年后重新参加高考为学医|学校忘了教我们职业生涯规划?

8年后重新参加高考为学医|学校忘了教我们职业生涯规划?

2023-05-10 14:56:27

他25岁,放弃了4年的游戏行业经验,等待他的是8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


可以想象,如果一切顺利,33岁的他会以一个新人出现在医疗行业的某个岗位上。


01


9月11日上午,25岁的张坤淇出现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本科新生开学典礼现场,与他身上一席白大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他之前的身份——游戏开发工程师。


张坤淇说“人走错了路就要勇敢地跑回来”。


选择再次进入大学学医,他坚定地表示“听说学医很累,当医生很苦,但我觉得它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职业之一,可以救人于生死,这一选择也是家人支持的”。


他第一次进入大学学习,是在华中科技大学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学习信息安全专业,因为大学期间对游戏的迷恋,以及对游戏领域的向往,大四的他一度放弃学业,进入了一家游戏开发公司开始实习,之后跳槽到上海的一家游戏公司担任产品经理职位,月入过万。


而对于现在做出如此巨大转变的原因,他坦言“当时是脑袋一热,想着去做就做了,现在想起来很后悔”,作息不规律,生活质量不高都给他带来了困扰“早上9点多起来,一天工作要做到凌晨2点,作息很乱”。


除了工作对身体健康影响这方面的原因,另一个让他放弃游戏行业的重要原因是游戏行业的现状,功利化、浮躁、缺乏文化和教育元素等,都是游戏行业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现状。“很少有游戏会真的让玩家体会到世间的真善美,也很少有游戏可以真正帮助别人。”


尽管像“王者荣耀”和“阴阳师”这样的游戏吸引了很多年轻人,但也只是简单地套用中国传统人物的形象,更有内涵的历史故事和诗词歌赋则乏善可陈。


于是,在家人的支持和内心意愿的支撑下,他毅然决然地报了补习班,开始了自己的征程,最终获得成功,跨过了进入医学行业的门槛。

02


26岁的王蒙同样在人生的跑道上来了个急转弯。


今年26岁的她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美女翻译官”的标签没能捕获她的芳心。反而是生活中的偶然经历,让她对“医生”这份职业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仿佛重新找到了人生的燃点。



最初,她萌生了想要考取医学研究生的念头,但是接二连三的咨询结果却告诉她“非医学专业无法报考研究生”。


她在失望的同时,心里面也慢慢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如果我重新高考,是不是还有机会?”


于是重拾高中课本,第一次高考失败后,辞去了翻译官职位,全身心地步入高考复习节奏,面对周围各种各样的声音,她顶住了压力,熬过了寒窗,换来了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专业的录取通知书。


在王蒙看来“为了自己喜欢的事努力,本来就是一种幸福,没什么值得不值得的,也没有什么苦不苦的”。


她说到“喜欢就会心甘情愿,再苦再累,也感觉甜蜜。我不想在36岁的时候,后悔自己26岁想做什么事情,却没做成”。

03


第三个故事里的主人翁,也拥有一个他人眼中“戏剧性”的人生。


2011年,一则“弃北大读技校”的新闻让人们瞪大了眼睛,本是天之骄子,进入到众人梦寐以求的高校,却自愿放弃学业,去读一所技校。



在2008年的夏天,被北大录取的周浩顶着烈日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那一年的太阳非常烤人,而跟周浩日后内心的煎熬相比,这又算的了什么呢?


后来得知,周浩从小动手能力很强,喜欢操作机械,因此当高考分数出来的时候,第一想法是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习操作性更强的课程,但是无奈家长和学校的压力巨大,都希望能成就“北大梦”,不仅为自己脸上贴金,也能为校争光。


因此,迫于外界的压力,周浩最终选择了北大的生命科学系。


这是悲剧的开始,他对微观的理论分析怎么也提不起兴趣,而他更擅长的操作机械的特长也得不到施展,整日郁郁不得志。


于是人生如戏,他终于鼓足勇气,决定丢掉这个沉重的包袱——外界眼中的北大光环。轻装上阵,一个漂移,开上了自己喜欢的跑道。


事后的周浩坦言“自己不后悔,而且很开心,因为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04

看完3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一边我们为他们追求理想、不忘初心的勇气所感动。


另一边也不免产生疑惑,这种夸张,甚至极端的人生方向转换方式,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的缺失,古人云,预则立,不预则废。


我们的教育向来以考试成绩为指标,而忽略了培养学生更重要的能力——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等到步入职场,忽然发现除了学历、知识和专业技能,找不到人生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度过自己的一生。也就出现了上面的故事。 


美国之所以在各个行业引领世界潮流,除了其国家文化背景,教育模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职业生涯规划理念,无不渗透在美国中学生、大学生的日常学习中。


有申请美国高中的学生和家长可能有所了解,除了学习成绩之外,美国高中要求学生在申请文书中展示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独特的个人实践经历。


美国学校正是通过这些项目来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对自己的定位是否清晰,是否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和未来规划。而进入了美国高中读书之后,也有课程之外的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着学生去完成,以获得学分,从而能顺利地毕业。


这也大大锻炼了学生们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对兴趣的实践,以及对外界社会环境的了解。


正是这些文化课以外的活动,让美国高中学生不断认知自我、培养兴趣,并逐渐产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到了大学阶段,意味着学生拥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并有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人员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目标相关内容的学习辅导,以便大学生能在毕业时找到更适合的工作。


到了工作阶段,企业也会肩负一部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的责任,继续对员工进行职场的职业规划培养,这一点从一些在中国的外企可以看出来。


从学校,到企业,形成了有效的良性循环。



反观我们的现状:


上大学之前,我们学会的最实用的技能是“如何考试”;上了大学,除了考试,我们开始关注未来的去向。


出国,考研,找工作,就像打游戏闯关一样,一个个人生的“任务”等待我们去完成。


却很少思索出国的目的是什么,除了学历,它能否与我未来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帮助自己完成理想。


考研也如此,是为了学历,还是真正地源于对科研的热爱而深造,亦或是为自己日后理想的职业目标打下基础。


找工作的人群,除了薪资待遇和行业前景等,是否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岗位,喜欢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以及期待与什么样价值观的人一起工作。


进入职场后,企业只能给予一定的岗位方面的培训指导,以及有限的职业发展建议,对于职场新人最根本的“个人职业规划意识”问题也爱莫能助。


很多时候,当大家完成了学校的就业率,匆匆走向社会,才发出感慨“到底是我们上了大学,还是大学上了我们”。


故事里,二十五六岁的他们,过不去心里那道坎儿,选择以自己的方式跟现实世界死磕一回。


故事外,还有更多正值风华的青年,他们关心房价车市,谈论柴米油盐,以开放的心态迎接眼下的生活。


谢谢阅读。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