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股票资讯 >怎样的青春才有厚度?—“我和大讲堂”的故事

怎样的青春才有厚度?—“我和大讲堂”的故事

2023-05-10 14:56:27


十多天前,站在著名的“拖鞋门”门口,我不会想到,从交大校门口到宿舍门口,中间的路途会这么遥远又坎坷。


一周前,站在经常上课的光彪楼门口,我不会想到,从第一次走进到最后一次走出,中间的学习会这么精彩和充实。


现在,站在即将结束的大讲堂之旅门口,我不会想到,从一开始的期待到最后几天的依恋,中间的记忆和思考会这么珍贵而怀念。


半个月的时间,看似很漫长,但要倏然而过也只是转眼之间的事情。这半个月里,我们作为最普通的新闻传媒学子,坐在上海交大“传媒领袖大讲堂”的课堂上,听各路嘉宾讲学术前沿研究,看众多大牛分享人生和业界的经历。我们太幸运,能从全国数百名报名者中入选。      进入大讲堂学习;我们太幸运,能在这样年轻的青春里,获得如此有厚度的滋养,和记忆。

 

声音


在大讲堂的课堂上,每天常规都会出现的东西有很多,但是想起来依旧印象深刻的,还是那些声音。


“咔咔”:很多来讲座的大咖们都专门做了PPT。每次嘉宾们的PPT刚刚打开,就能听到一组相机拍摄的咔咔声,这是台下坐着的同学们不想错过任何一秒精彩的内容。单反相机粗重快速的快门声,卡片机明快的聚焦声和随之而来的拍摄声,也就尾随而至了。比这些专业一些的相机动作更快的是手机,更多的人拿出自己的手机,对着讲堂、嘉宾和PPT一顿猛拍,生怕漏掉什么。每当这时,坐在后排的就羡慕坐在前排的,拿着手机的就羡慕拿着卡片机的,拿着卡片机的就羡慕拿着单反相机的。但是所有这些,在此刻都只是为了完成一个使命:记下PPT上的干货。

 

笑声


几乎很少有嘉宾的讲座上没有听到过笑声的。大经堂接近尾声,现在能想起的笑声有这几种:嘉宾在讲台上谈笑风生的朗笑,因为嘉宾的一句话引起的全场哄笑,因为互动时的提问勾起的台下欢笑······


听的声音:每一场讲座之前,我必定会打开的一个手机功能就是录音。从一开始的刻意为之,千叮万咛,到后面已经习惯成自然了,这样的改变已不记得是哪一天开始的。手机依然还是在听课的时候最得力的帮手,用手机“听”的声音,虽然嘈杂但最有价值。


当然,还有更多的人声被铭记进了很多人的手机里,录音笔里,而关于大讲堂所有的这一切声音,也都被铭刻进了所有学员的记忆里。

    

思考


进入大学至今,各种各样的活动参与了不少,但是就专业化学术化程度而言,这次传媒领袖大讲堂无疑是最高的。记得在来之前,不止一位老师跟我说过:对于本科生来说,上海交通大学这几年举办的传媒领袖大讲堂是一个很有学术价值的活动,不仅请来的嘉宾都很重量级,而且参与学习的氛围很足。


等来到之后才发现,这样的一个大讲堂,将业界大佬和学界精英都汇合在一起,给我们讲学术前沿,讲研究方法,讲职业经历,讲业内规则,让我们更加了解新闻传媒行业,也更加热爱这个艰苦也需要理想情怀的行业。


当然,只是嘉宾老师在上面讲也不现实,更重要的是身在台下的我们要学会深入的思考和提出问题。就像南阳理工大学。郝晓鸣教授去年在大讲堂说的一样,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的是提出问题,“这说明你经过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


中国传媒大学胡智锋教授来给我们讲解了“新环境下中国电视的发展与创新空间”,从宏观上讲述了业界和学界最前沿的成果和看法,也开启了多元而包容的大讲堂活动。


之后的嘉宾,从李喜根到孟建,从强荧到王宁,从纸媒总编到门户网站老总,从新媒体的勇敢尝试者,到内容的执着坚持者,给我们讲新媒体和互联网+,也给我们讲学术的研究方法和路径。而这样的讲解,必然不能把有关问题全部阐明,但是激发了台下357名传媒学子的学习和思考,如此也是极好的。


记得每一场讲座过后,必定会有一大堆学员围上前去,把嘉宾包围,提问、旁听、合影、签名······如此种种,哪一样不是思考的结果?

 

多阅读和做研究


记得加拿大教授赵月枝在两次发言或讲座中,都会给我们列一个阅读书单或者文章目录,要求我们课后去阅读相关的数目或者文章。也记得新闻传播学界泰斗人物、复旦大学教授童兵老师在讲座的最后送给我们的寄语:多读书,读好书。还记得台湾传播学之父郑贞铭告诉我们:唯三件事不能等待,读书、尽孝、行善。

    

参加传媒领袖大讲堂,不仅仅是一种经历,一种体验,更是一种成长。而为这样的成长增添养料,最需要的就是多阅读的行动和做研究的精神。


记得前几天在光彪楼上课时,一位交大物理系的同学穿了一件他们学院的文化衫,背后写着一句话:格物致知,穷理明智。我想,这也是我们多阅读和做研究的精神内涵吧。


这短短的半个月马上就要倏然而逝了,到了27号我们也要跟交通大学说再见了。但是,我不后悔,而且会好好珍惜的,定会是这十五天的时光,这样的的十五天,太超值了。


怎样的青春才有厚度?不是太漫长不是太繁杂,而是在刚好的年纪,有人教会了你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而是懂得了多阅读和做研究的方法。而大讲堂,正是这样有厚度有深度的青春中,最好的诠释和记忆。(张雨涵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