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股票资讯 >【沃顿备考经济理论】第10章考试要点分析

【沃顿备考经济理论】第10章考试要点分析

2023-05-10 14:56:27

  这里是沃顿教育在职研究生资讯平台的公众微信号(点击标题下方“沃顿教育在职读研资讯平台”关注我们),在职研究生资讯平台主要推送学员热点活动征集、在职考研资讯及教务开课信息。



  社经十、

  本章考点特征:1999-2010 年期间,该章涉及考点 7 次,题型设计单选、名词解释、简答和多选。从知识点分布和历年考点,该章是复习的重中之重。2010 年该章只出现了 1个单选题,所以应重视简答、论述题的复习,同时注意在名词解释和选择题题型之间的变换。

  ▲▲▲社经十@名词1、“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提出的经济自由主义的政策思想,推崇市场机制作用。他认为如竞争是充分的,则每人在自身利益的驱动下自由选择会形成一种自然秩序,市场机制作为一个自由体系具有自发实现人类经济生活平衡的功能。这种功能如一只看不见的手,使每个人去实现并非属于他原来意图的目标。

  ▲▲▲社经十@名词2、市场失灵P114(1999):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目标。

  ▲社经十@名词3、物价稳定P119:不是指各种商品和要素之间相对价格的稳定,而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常借助价格指数来表示一般价格水平。在实践中消费物价指数CPI是最受各国政府关注的指标。

  ▲社经十@名词4、充分就业P119:每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社经十@名词5、经济政策手段P121:是国家为了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包括财政政策手段、货币政策手段、行政管制手段和经济法制手段和制度约束。

  ▲社经十@名词6、财政政策手段P121(2003名词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手段包括财政收入政策(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财政补贴政策。

  ▲▲社经十@名词7、货币政策手段P122(2003名词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主要有: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社经十@名词8、行政管制手段P122:,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它主要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证制度。行政管制具有强制性、纵向隶属性、强制经济利益一致性等优点。

  ▲社经十@名词9、经济法制手段P122: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证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法律手段一般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相对的稳定性等特点。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来规范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非正当经济活动,使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社经十@简答1、简述政府干预的必要性。P114

  1、当市场是不完全时,“市场失灵”现象就很难避免。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经济目标。

  2、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外部性。外部经济部经济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表现出来,也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得到纠正。(2)垄断。(3)市场不完全;(4)、收入分配的不平等;(5)、信息不完全、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交易者需要花费交易成本;(6)、体制不完善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

  上述失灵分类:一是市场功能性缺陷,二是市场不完善,三是制度性原因。

  3、由于存在市场失灵,需要政府干预,克服市场失灵,保证资源的有效配置,解决长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但是政府干预,不能排斥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政府之所以能在合适的条件下纠正市场失灵,就在于政府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渠道获得某种授权,这种强制力使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某种优势。优势主要表现在:1、征税权;2、禁止权3、处罚权。4、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社经十@简答2、简述政府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有哪些优势。P115

  政府之所以能在合适的条件下纠正市场失灵,就在于政府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渠道获得某种授权,这种强制力是使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某些优势。

  政府的干预优势主要表现在:

  (1)、征税权。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企业课税和对消除污染的企业给予补贴来解决污染问题;

  (2)、禁止权。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或司法程序禁止某些活动,这对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3)、处罚权。政府可以借助法律制度对违法合同破坏产权的行为给予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

  (4)、由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社经十@简答3、简述如何界定适度政府干预。P116

  适度的政府干预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的配置作用,而且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政府干预要适度。政府干预有负面效应,干预不当,会妨碍市场积极作用的发挥,降低效率,影响经济发展。政府应在以下领域发挥程度不同的作用:

  第一、提供公共服务;包括对内、对外两方面职能。对内职能主要包括从事道路、公共文化设施、公共卫生、学校等方面的建设和投资,保障社会治安,形成安全和谐的社会环境。对外职能:国防建设,维护领土完整与国家主权,从事外交活动,争取一个有利于国内经济建设的和平国际环境。

  第二、维护市场秩序;通过立法规范人们的行为,确定市场规则,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通过公正司法和有效的行政管理,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第三、直接参与某些经济活动。对私人部门不愿投资或无力承担的项目进行投资,兴办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

  第四、进行制度创新;改革不合理的体制,完善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第五,影响收入分配。用税收和转移支付,及生产要素相对价格的调整和财产所有权调整,促进收入公平分配;

  第六,具有财政调节功能。

  第七、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利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资源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

  第八、选择适当政策,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

  第九、必要的行政控制。。这种直接控制,,必须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

  ▲社经十@简答4、简述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10选择)与具体目标。P118(00简答)(08论述中目标)

  经济政策目标是一个系统,一般可以分为基本目标具体目标两个层次。

  1、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又称最终目标,可归结为经济稳定化资源配置高效化分配公平化。可分为三类:

  (1)、效率、增长、稳定。经济政策的经济性基本目标是效率;经济增长的原始推动一般是资本积累,它会引起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的变化;保持经济稳定是一个社会的客观要求。

  (2)、经济福利。效率和增长最终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3)、分配公正。国民收入一般采取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初次分配追求的是效率目标,再分配是一种以保障基本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平等分配,政府较好的选择是把以上两种分配原则结合起来,兼顾公平与效率。

  2、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是基本目标的派生性目标,甚至说是实现基本目标的条件,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促进国民经济的较快增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不是指各种商品和要素之间相对价格的稳定,而是指全社会范围内价格总水平的稳定。

  (3)、充分就业。是指每一个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按其能够接受的工资全部找到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4)、产业结构高级化。政府通过制定切合实际的产业政策,利用经济手段引导产业结构的演进,发展基础产业,扶持支柱产业,调整夕阳产业,谋求产业部门和企业的合理布局及资源的最佳配置。

  (5)、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的核心就是外汇供求的平衡,而外汇平衡的物质基础是外贸进出口的平衡。

  ▲社经十@简答5、*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哪些区域?P120(2006)

  在经济政策目标系统中,某些目标之间存在关联。这种关联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互补关系,即一种目标的实现能促进另一种目标的实现;二是交替关系,即一种目标的实现对另一种目标的实现起排斥作用;另外还有互补转向冲突。这种因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以下区域。

  1、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增加投资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途径,会引起货币供应量增加,后者需要刺激物价上涨。因此,在充分就业的条件下,经济增长目标与稳定物价目标之间存在着相互排斥的关系。

  2、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目标,必须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量,这一般要实施扩张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由此就会引起物价总水平上升。

  3、平等与效率之间的交替关系。效率原则要求对提供和创造不同效率的人们给予有差别的报酬,平等原则要求缩小收入差距。

  4、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的交替关系。为了实现国内均衡,就可能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为了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又可能不利于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物价的目标。

  除了上述几种交替关系外,还有物价稳定与满足公共需要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资源合理配置目标与地区、部门平衡发展目标之间的交替关系等。

  ▲▲社经十@论述1、。P114

  (一)、市场机制并非是尽善尽美的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首先与市场失灵有关。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竞争所实现的资源配置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或指市场机制不能实现某些合意的社会目标。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外部经济效应;外部经济不经济不可能通过市场价格表现出来,也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发作用得到纠正。(2)、垄断的存在;(3)、市场不完全;(4)、收入分配的不平等;(5)、由于信息不完全、未来具有不确定性,交易者需要花费交易成本;(6)、制度或体制不完善导致市场机制的扭曲。上述失灵分类:一是市场功能性缺陷,二是市场不完善,三是制度性原因。

  既然市场机制并非是尽善尽美的,那么在市场失灵的场合政府对经济运行的调节就是必要的。

  政府干预不是要取代市场,而是在纠正市场失灵的基础上为市场发挥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创造条件和环境。政府干预具有自身的优势,这些优势使得政府调节有助于克服市场失灵。

  (二)、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的合理界定

  政府之所以能在合适的条件下纠正市场失灵,就在于政府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或渠道获得某种授权,这种强制力是使政府在纠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某些优势。

  政府的干预优势主要表现在:

  一是征税权,比如政府可以通过对污染企业课税和对消除污染引起的给予补贴来解决污染问题;

  二是禁止权,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或司法程序禁止某些活动,这对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至关重要的;

  三是处罚权,政府可以借助法律制度对违法合同或破坏产权的行为给予处罚,以维护市场秩序;

  四是政府来纠正市场失灵可以节约交易费用

  (三)、政府纠正市场失灵的能力是有限的

  政府干预并不能完全替代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所谓“计划失灵”。主要原因是:一是政府能否按全社会利益进行决策值得怀疑;二是依靠政府干预来匡正市场机制会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三是政府对于纠正市场失灵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四是政府对市场的干预会导致“租金”的产生,诱发寻租行为;五是政府干预的一个重要形式就是直接掌握投资决策权,但其经济效率值得怀疑。

  (四)、政府干预和市场调节各有所长,应把两者很好的结合起来。

  政府干预与市场调节都有正负效应,不能绝对化。政府干预的主要优点是协调,包括不同产业部门的协调、社会经济关系的协调、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协调、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协调。依靠市场机制来解决协调、社会公平、长期发展等问题是比较困难的。市场机制则借助于利益关系调节资源配置,一般来说微观效率较高,但“市场失灵”的例子也不少见。总之,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各有所长,因此,应当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社经十@论述2、*试论政府干预经济的政策手段选择。P121(2002、2008论述中手段部分)

  一、经济政策手段的构成。(2008论述中的手段部分)

  经济政策手段是国家为实现经济政策目标所采取的方法,它包括政策工具和实施政策方法两个方面。具体包括:

  1、财政政策手段。财政政策的核心是通过政府的收入和支出调节供求关系,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它包括:(1)、财政收入政策,或称税收政策。(2)、财政支出政策。(3)、财政补贴政策。财政政策可以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责任中。并且财政政策也有它的局限性。

  2、货币政策手段。货币政策的核心是中央银行通过金融系统和金融市场,调节国民经济中的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活动,进而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的调节工具主要有:(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中央银行再贴现率。(3)、公开市场业务。

  3、行政管制手段。,通过发布命令、指示等形式来干预经济生活的手段。它主要包括信用管制、进口管制、外汇管制、工资管制和投资许可制度等。行政管制具有强制性、纵向隶属性、强调经济利益一致性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把行政管制手段限制在必要的范围内。

  4、经济法制手段。经济法制手段是指国家依靠法律的强制力量来保障经济政策目标实现的手段。法制手段一般具有普遍的约束性、严格的强制性、相对的稳定性等特点。国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来规范各类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限制各种非正当的经济活动,使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5、制度约束。经济政策总是在一定的制度背景下发挥作用的,制度的变更会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传导机制,甚至会影响政策目标的选择。因此,制度约束是实现长期化政策目标的手段。制度约束包括:国有资产制度、税制、金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二、经济政策手段的效率及其选择原则

  同一政策目标常常可以采取几个不同的政策手段来实现,这就需要对不同政策手段的效率问题进行估价,从而得出若干政策手段选择的一般原则。

  1、对政策手段反应的大小。一般原则是,应选择更有力度的政策手段。

  2、政策手段显效的速度和结果。一般原则是,应选择那些较易实现政策目标及较快显示其效果的政策手段。

  3、政策手段对克服不合理经济现象所起作用的大小。一般原则是,偏好于那些对非合理经济现象的存在原因起直接作用的政策手段。

  4、资源成本。一般原则是,应选择那些能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但成本花费最小的政策手段。

  5、选择性和变动性。一般原则是,应选择那些可以以一种选择性方式实现政策目标的政策手段,并且偏好于具有可变动性的政策工具。

  6、间接经济效应。一般原则是,应选择那些间接正效应超过间接负效应的政策手段。

  7、。一般原则是,。*

  ▲II社经十@论述3、试述政府干预经济的效率标准,从效率角度出发,政府在进行经济政策选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124

  (一)、效率标准。

  政府运用经济政策调节经济活动应有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这是经济政策赖以存在的基本依据。这里的效率标准是广义的,它包括三个层次:

  1、一是静态效率,它的存在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在给定的劳动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条件下,使产量最大化;二是产品的组合不仅符合技术可能性,也满足社会全体成员的愿望。

  2、二是分配效率,如果收入的分配在原则上具有公平性,则存在分配效率。

  3、三是动态效率,如果避免了通货膨胀,实现了收支平衡,则存在长期动态效率;短期效率则表明总需求和总供给达到了平衡,生产潜力得到了挖掘。

  (二)、注意问题。

  当政府运用经济政策干预经济时能否提高经济效率,涉及的因素很多。根据上述的三个效率标准,政府在进行经济政策选择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一个功能齐全的市场机制更容易实现静态效率。一般来说,微观主体的生产经营和消费决策最好留给他们自己去决策,政府不适当的干预反而会影响静态效率。

  2、向社会提供各种公共产品是政府的责任。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率,同时能促进公平。

  3、如果要实行静态效率,政府就应该采取多种政策措施消除垄断的负效应及解除对竞争性市场结构的各种限制因素,这样可以避免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源配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偏差。

  4、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尽管可以提高经济效率,但可能会引起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如果政府通过干预经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社会成本小于所获得的社会收益,则表明政府对收入再分配的干预是有效的。

  5、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一般会伴随着经济波动,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稳定应成为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政府应通过经济政策选择避免经济出现大的波动。

  6、市场机制似乎难以达到经济的长期动态效率,或者说为了达到这种长期的动态效率需支付昂贵的代价,政府的适度干预有助于实现长期的动态效率。

  7、政府与微观主体活动之间的理想平衡将随时间而变动,这就需要进行跟踪调节,以便更好地协调这种关系,从而为政府有效地运用经济政策调控经济活动创造适宜的体制环境。

更多欢笑,更多精彩,更多资讯!关注我们,我们与您同行!

微信号:wodunjiaoyu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上海股票分析平台